中国锂电网 - 锂电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行业资讯 | 企业动态 | 市场热点 | 电池产业 | 技术之窗 | 锂电知识 | 展会信息 | 人在职场 | 电动汽车 | 海外传真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电池产业 > 锂电池隔膜中国特色解析
9.biz | 商业搜索

锂电池隔膜中国特色解析

信息来源:batterykey.com   时间: 2014-04-10  浏览次数:10231

   良品率不高长期制约着中国膈膜行业的发展。高工锂电产业研究所(GBII)数据显示,因材料损耗大,技术水平较高的隔膜厂商,良品率可做到40%,差一点只能做到30%左右。

  如此低的良品率,那剩下的隔膜如何处理呢?记者了解到,大的隔膜厂商一般都会将有瑕疵的膈膜按废品处理掉,或融成颗粒卖给塑料厂商。但为了降低损耗,大部分厂商选择将有瑕疵的隔膜低价处理给贸易商,并最终流向低端用户市场,这些隔膜就是所谓的B品膜或C品膜。

  事实上,“原来的隔膜市场并不存在A、B、C品级之分,所谓B品膜是中国人自己创造出来的。” 河南义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营销总监高祥涛告诉记者,随着中国低端应用市场需求的扩大,才衍生出了B品膜。

  特色B品膜

  在B品膜的衍生过程中,不可不提到的一个重要角色,就是贸易商。

  在真正国产膜还没有出现的早期,中国的隔膜市场全部由美国Celgard、日本宇部等进口膜把持,这些隔膜只有合格品和报废品之分。因为当时国 内的电池厂商没有进口权,只能依赖于贸易商供货,而贸易商走的是膜卷,膜卷分切后必定品质参差不齐。为了避免浪费,分切后的边角料又无法作为A品销售,只 能按B品低价匹配给比较低端的电芯厂。此外,一些进口的垃圾膜,也就是国外厂商剩余不要的隔膜,也作为B品膜流入国内市场。

  有业内人士指出,一些贸易商把日本、美国生产的残次品以4~5元的价格抢购回来,然后以10元左右的价格销售出去,很好卖,而且国内这样的水货贸易商有很多。更有甚者,有些不良代理在没有进口货的时候,利用国产膜充当进口水货。

  如何判定A、B品,因行业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各家厂商的区别标准都不一样。一般而言,都是从隔膜品质来判断界定,比如以瑕疵点的数量或破洞的数量来区分定义,也有贸易商因为没有质量检测手段,而是直接通过外观来判断品级,这样也不可避免的造成了B品膜的流入。

  除了由进口膜衍生的B品膜,国内隔膜厂的次品膜也会走贸易商渠道。高祥涛指出,“国内隔膜厂商因为有的货可能不方便出,一般的都会有一家代理商,不光是B品,更多的可能是一些C品和报废品。”

  因价格低,可以收现款,业内普遍认为“贸易商的日子过得比隔膜生产厂商舒服”。对此,也有隔膜贸易商表示,“隔膜分切的成本很高,现在也不好做了。”

  该贸易商举例,比如一个800m的膜卷,假如电芯厂要的规格有十来个,每一个切的条宽不一样,每切一次都要扔掉一个边。这样分切率就很低,可能 不到50%,等于扔了一半,造成成本高企。如果刚好上来十几个一样的规格,一次分切,那就赚了。所以“有的大的贸易商,客户很多,规格需求很多,可能很赚 钱,一些小的贸易商相对就做得比较辛苦,为了降低成本,能卖的尽量都卖出去。”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仍有很大一部分中小型电芯厂高度依赖于隔膜贸易商的供货,由隔膜生产厂商直供的很少。

  高祥涛在高工锂电新乡材料论坛上就曾指出,“中国还有很多生产规模小、消耗少、信誉不太好、资金不太多、回款不太好的小电池厂商,尤其集中在华 南地区,这些厂商无法获得格瑞恩、星源等大厂的供货,只有依赖于贸易商。” 由于这些现象存在,他认为,“未来预计3~5年之内,隔膜贸易商肯定还是会存在的,而且应该说他们的利润还是有保障的,因为这些小型的电池厂家基本上都是 隔膜贸易商的忠实客户。”

  同时,也有一些规模较大的电芯厂,从生产的角度,他们不愿意跟贸易商合作。新乡市中科科技有限公司销售副总监李浩表示,“做电池最害怕的还是批 次的稳定性,”贸易商进口的只是膜卷,因为没有检测设备,最多测个厚度,并不会花大成本买个电镜做测试,所以他们对于膜的孔隙率、厚度、温差等数值并不清 楚,最多看看外表,隔膜到底好不好,他们不知道。一旦出现问题,因为是现金交易,他们不会对电芯厂负责,这也是现在很多电池厂家不愿意跟贸易商合作原因。 除非是低端一点的生产厂,图便宜,就买贸易商的。

  以A品养B品

  通过调研,记者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国外量能越大的电池厂商越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越中低端的越活跃。反观中国,则是排名前十的电池厂商更愿意尝试换供应商,量能最大的这一批低端电池厂商倒是不愿意更换供应商,因为他们更在乎的是价格。

  现实情况是,中国电池厂商使用隔膜的价格分布呈金字塔状态,即价格越高的隔膜,用量越少。

  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看出,短期内,无论是对于中国的电池厂商还是隔膜厂商,B品膜确实是一个必须的存在。

  就隔膜厂商的A、B品概念,冠力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博裕给记者举了个例子,假设这些国产膜有40%的良品率,这40%就是A品,如果这些A 品只能卖一到两成,主力可能就要卖剩下60%的次品。对隔膜厂商而言,做出来放在仓库里其实就是库存,而剩下的这一批B品或C品,只要卖了1平米就算是赚 了,因为这些原本就是报废品。他告诉记者,这就是目前中国大部分隔膜厂商“以A品养B品” 的经营概念。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是现在隔膜盈利比较难的一个地方。高祥涛指出,A品隔膜的价格相对较高,B品隔膜则基本没有利润,但如果隔膜厂商不卖B 品膜,均摊成本就比较困难,而另一方面,隔膜竞争非常激烈,价格战打得又厉害,A品隔膜的价格要提升实际上也很困难。综合算下来,“做得好的企业(毛利) 可以达到20%多,大部分企业则维持在10%左右,隔膜现在已经进入常规工业品的微利时代。”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锂电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