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事件
公司2022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2.80亿元,同比增长57.92%,实现归母净利润895万元,同比下降88.24%。2023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7亿元,同比增长26.77%,实现归母净利润-3337.39万元。
坚持技术研发为核心,规模化转型有望进入回收期
公司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2.80亿元,同比增长57.92%,实现归母净利润895万元,同比下降88.24%。2022年公司毛利率同比下降17.1个百分点至27.78%,主要因为公司处于规模化业务转型期,化成分容及光储充等规模化业务占比提升,毛利率有所下降。另一方面2022年原材料成本上涨、供应链不畅共同影响毛利率。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2022年公司的研发投入金额为1.73亿元,占2022年营业收入比例为13.48%,同比增长24.68%。
检测业务带动锂电设备业务,增强核心客户黏性
2022年公司实现锂电设备收入10.19亿元,同比上升58.40%。毛利率25.02%,同比下降16.56个百分点,主要系原材料成本上涨和采购周期错位。公司发挥自身检测技术优势,通过子公司向下游锂电池企业开展检测服务,在提高公司技术水平的同时增强了核心客户黏性,使公司由传统的单一设备销售向销售及服务相结合的业务模式转型,公司将由传统的设备销售型企业转型升级为集产品销售与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复合型企业。
“光储充检智能超充站”落地,推动储能业务向规模化转型
公司积极把握储能技术趋势,与行业头部企业合资成立储能业务公司。2022年10月,公司首座标准化“光储充检智能超充站”投入运行,与全国多个地市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广该产品。公司与下游电池厂家长期保持紧密合作,对储能业务的发展具备较强的合作延续性。同时公司在检测技术上的优势有助于储能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未来有望取得较好发展,开拓新的业务增长点。
盈利预测与估值
维持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公司是国内领先的锂电后段设备供应商,储能快速扩张和锂电设备修复。我们维持2023-2024年盈利预测,新增2025年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0、3.03、4.21亿元,对应23-25年EPS分别为1.22、2.05、2.85元,对应PE分别为25、15、11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风险。